看完危險心靈的書,我了解到為什麼阿山會說覺得有點沒意義,應該是書的後面著重於”所謂的大人”將事情延伸後那些對事情本身沒有幫助,和作出這些抗爭以後卻還是轉學靜靜地完成他的學業,真的要質疑:當初到底爭的是什麼?



小說和電視還是有所不同,角色的調整先不說,著重的部分也有差異,在這方面我會喜歡電視處理的這一部分,因為他比較強調學校、學習還有內心衝突這一部份,而且用了一些拍攝手法加上配樂,營造出一個你去思考的空間,和過去自己的印象疊合,我也有看到網路上有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危險心靈。是的,我覺得它有很多屬於學生的共鳴。

當然,書上有很多理論還有比較黑暗的方面,是電視不能也不敢呈現的,我想政治話題敏感也是因素,我們真的有教育改革的問題也是一個事實,我覺得劇本也許不敢朝這裡發展,而且鎮暴行動和拒馬讓我聯想到最近的新聞頭條(Stop,個人對這個話題沒興趣)

書€

⊙或許因為我們都太年輕了,才會興致勃勃地說著:『加油喔』、『要努力唷』,或者是什麼『我喜歡你』、『我們會支持你的』、『我要永遠和你在一起』這樣無法承擔的話吧。我一直以為長大就是累積與擁有,從來沒有想過,長大很可能也意味著不斷地失去。

仔細想想這和書裡結尾的謝政傑比較,也很諷刺,經過了這麼多事情,他就算是長大了嗎?他說:「不知道為什麼,我想起再也不是從前的那個謝政傑了,於是就這樣一個人做在河邊足足哭了一個多小時。」這個完結非常地平靜,可是也給人用一種無以言喻的心情闔上了書。

⊙「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成為什麼人?」
 「只要不要和街上的路人一樣就好。」
                          ——聖堂教父

這一幕書上和電視都有,哈,我喜歡長輩們看到這一幕想想自己以前單純的模樣,類似的喬段在改造野豬妹裡也有,彰的爸爸多麼希望自己的小孩能接手自己的事業,但是他什麼時候才會想起,當初他也是多麼地不想從父親的手上接下呢?

就是因為我們都在長大吧,所以我們也都在害怕自己會變成那些在我們心中曾經很討厭的大人。每次看到一個人變化如此大我就覺得很難過,或是說一件事情不再是你想像中那麼單純的時候,很悶,但最可怕的其實是我自己其實也改變了,只是我們都不知道而已……或者有那個人也為了這樣的改變在為我難過呢?誰知道(笑)

電視€
⊙電視的那段變成是詹老師和彭老師講的,「彭老師,妳真的很年輕。因為只有年輕才會這麼憤世嫉俗,也只有年輕才會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我直說了』」

⊙我叫River,她是艾莉,而他叫勞倫斯,我們一車都是外國人;我是謝政傑,她是XXX,他叫OOO,而且我們都是真的。(抱歉 名字我忘了)

我喜歡這段的原因,是一種感慨吧!就像電視廣告那個:他叫什麼名字?月光俠。
並不是排斥或是不相信虛擬世界,反而就是因為自己也在裡頭,才會覺得,到底有多少人在打著「呵呵」或是「哈哈」是真的笑了,很難想像在螢幕前面的人什麼表情什麼舉動,也許只是一邊做著自己的事一邊應付你兩句,又或者是他已經被你傷害了,卻還是說著沒關係?

⊙詹老師的協調會輸了,汝浩還追著問數學,他無奈地拿起白板筆,解釋和汝浩聽,或許我是帶點同情,又或者是這個時候,到底誰錯誰又對了呢?

電視劇的這個詹老師,其實一直會讓我和碰過幾個老師重疊,他們用著極度諷刺的話對著孩子說著類似的話:「我希望有些人不要這麼無聊,有事不告訴老師,回家在和家長抱怨、打小報告……」、「某些人就是想要放棄自己,那我們也沒有辦法」、「某些人就是愛搞革命,弄得整個班上秩序亂,學測也跟著差……」

我覺得演詹老師這演員很成功阿XD好像有人幫他建家族呢!有幾段他質問謝政傑,講到原本沒在看電視的阿姐都罵了,還有我超愛他爸那句:「我終於知道為什麼謝政傑要打你了!」XD真不是普通的欠打~


總結,我覺得改編自危險心靈的電視劇,表現的很不錯,比起小說,電視裡的小傑更有靈性,而且營造出很多讓人會有共鳴卻很貼近我們的校園生活和記憶,也用了一些幻想的、重複的畫面搭配音樂讓那種感覺植入你心中,雖然和原著不盡相同,但那種效果卻和書中死去的沈葦的話一樣讓人迴蕩於心,時而會心地一笑,抑或和過去的自己共鳴吧!

當然,這都是我的看法啦!我覺得、我覺得、我覺得X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