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人.一把青》­閱讀心得


2015這年,各大娛樂媒體版面一直出現有關於「一把青」的戲劇拍攝消息,不否認剛好有幾個我關注的演員,所以時而會注意到。但是,「一把青」究竟是個怎麼樣的故事呢?我當然知道它來自於白先勇老師的《臺北人》一書,《臺北人》的閱讀心得又是我部落格裡人氣最高的一篇,絕對不是因為我心得寫得多好(用),而是這本書文學價值的不朽。以前常聽老師說某本書是經典文學,到底有多經典?簡單說就是以前人寫的文字在這麼資訊爆炸的時代,你還是在讀、必須要讀,指定你讀。時至今日,變的,我從屁孩國高中生成為了阿宅工程師;而我同學成了真正的國文老師;不變的,《臺北人》依舊是學生求學時期的指定閱讀文學經典。


  回到〈一把青〉的故事本身,我翻了當年寫的心得文並沒有針對此篇有比較多的闡述,比較著重整本書的關聯以及我最喜歡的幾篇做感想。所以相隔十餘年,我再次從書架上拿下並打開了《臺北人》這本書,也決定為〈一把青〉單獨寫一篇心得。老實說,〈一把青〉在《臺北人》這本書中,並不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所以當年的感想沒有留下它,但這次的閱讀旅程卻有新的體悟。以前我總是不懂文章的開始與結束,應該要落在什麼階段才是完美,想著起承轉合就是完美,覺得完整的故事就是要從角色的新生,到戀愛、結婚、生子、死亡、傳承下去才是一個階段。所以總覺得《臺北人》為什麼都只說一段就停下,好像都沒有結局。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雖然時而遇見美好,但更多的是意外和生命的脆弱,如果無法控制生命的長度,只能決定它過得是不是精采了。重新以這個角度出發來看〈一把青〉,此刻的我覺得它非常的完整,以平靜的描述、強烈的對比,一筆筆從小人物刻畫了這個大時代。

  〈一把青〉講的是一個空軍村的故事,時代背景是從對日抗戰到國共內戰後遷移臺灣,這段人們必須在戰爭下顛沛流離為生存、求生活的悲哀歷史。故事中寫著那些男人打了一輩子仗,為國犧牲後連妻小也「交接」的種種無奈,而他們的眷屬,身後的女人是過著怎麼樣提心吊膽不安定的過日子,自己最終如何找到生命的出口,安定的力量。文章中強烈的對比感,時空對比、人物對比,情感對比。白老師用對話、氛圍、服裝、人的姿態的文字雕琢做對比,而處處都對比之後,以一個不變的中心貫穿著整篇故事顯得平淡中閃過煙花般絢爛精彩。

  通篇文章以第一人稱師娘,也就是空軍中大隊長的妻子口吻來撰寫,語氣中很平靜,看完全文卻有滄海桑田般感嘆。從對日抗戰的結束開始說起,有空軍大隊長偉成,和他的得意門生郭軫,郭軫風流倜儻性格還有點自負,最後卻愛上了一個內斂單純與他不同世界的女孩。透過大小事的描寫看出師娘平常必須打理好空軍村的眷屬,偉成的學生們也都會將妻子介紹給師娘認識,師娘會不時地在每一次電報電話回傳等待時輔導太太們,這裡完整建立出師娘在這個空軍村中的重要性,以及村子中人情感的緊密聯繫。接著,第一個震撼彈落下,郭軫失事了,小朱青像失了魂空殼似的,一句「他跌得粉身碎骨哪裡還有知覺?他倒好,轟地一下便沒了­­——我也死了,可是我卻還有知覺呢。」闡述了她的痛苦,於是她離開了師娘的視線,上篇終。

  下篇場景一轉已經遷徙到臺灣,時空不同,但是一樣住在仁愛東村、一樣有空軍的康樂活動。師娘與朱青的再一次相遇,朱青內外都判若兩人,讀者也從師娘的角度了解了朱青這幾年的生活過渡與轉變,而也從師娘口中輕描淡寫了大隊長偉成在逃難中病故,她是多麼早就建立起有一天偉成離開她的準備。此時第二個劇情轉折,讓朱青好不容易平穩下來的生活又被終結,她在臺北的男伴出了事,可這回兒朱青已經不像當年又死了一次般,她已經有了自己生活的重心,會織毛線、打牌、唱歌,怡然自得,最終以朱青哼唱著〈東山一把青〉歌詞做結。

〈一把青〉中我最欣賞的就是師娘,以現在最適切的說法也許就是她帶著一抹淡定,淡定不是冷血,只是比別人更平靜理性的去處理事情,能把情緒的事情當作是工作一般有優先順序的排放著。其實我一直希望能成為這樣的人,但事實上很難做到,情緒來的時候總是攪亂你原本沒有波瀾的腦海。也許你會質疑說是因為她的空軍丈夫沒出事,她才能保持這樣的態度。但是想想,空軍的男人在天上時讓大隊長管,教的是紀律;而整個空軍村的眷屬給師娘管,教的是人生和心理建設,師娘在今日應該是一個「張老師」或是專業的情緒諮商,當空軍落難時,眷屬把情緒都落在她身上,是要有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如此心如止水,這就是一個女人對生命態度對事情的堅強吧。也就是這樣大隊長真的離開時,文字透露出的訊息也是輕輕的,平靜的。

  而朱青就是另一個代表,從痛苦中成長的女性,讓我想到悉達求道記(流浪者之歌),苦過、荒誕過、又走回了一生才領悟。在師娘的眼裡她從一開始內向害羞單純的女學生,到郭軫出事人就好像死了一遍,在臺北再次相遇時變得浮華、大方,拋頭露臉。以前在南京對丈夫郭軫是個百依百順的小女人,到臺北時變成有眾人追隨的大姊頭甚至還養著小白臉,態度大不同。而師娘見證了她的心境轉變,尤其故事的最終點落在朱青在臺北的男人小顧失事後。在讀者跟著師娘遇見這個女人並震驚她就是當年的小朱青時,也漸漸習慣她的改變,可這時候小顧出事了,就像是當年郭軫出事時是相同劇情的轉捩點,讓人不禁期待當年淚濕了枕頭、人生頓時失去重心的小朱青,惹人憐憫那個歷歷在目的畫面是不是又將重現。不如預期地,她卻像是沒發生什麼一般對著師娘說「小顧出了事,師娘該聽到了?」再搭配上文字描述一邊炒菜,頭也沒回的動作。以平靜的敘述將對比營造到最高潮,畫下句點。這,就是〈一把青〉的故事。

  也許年輕的我們不能體會那段經歷戰爭,家破人亡顛沛流離的年代,可是這卻是不能抹滅的歷史,而白老師透過故事、文字描述記錄了它們,也是這篇文章可以多年來雋永,並值得閱讀之所在。而且隨著讀者年紀的不同,我相信是會帶著更多不同的生命體驗而有一次又一次不同的領悟。因為白老師刻畫的細膩和強烈的對比手法,讓〈一把青〉的人物總像是繃出來似的,非常立體。寫到這裡就開始期待曹瑞原導演今年執導的「一把青」了,曹導成功了把「孽子」和「孤戀花」影像化擺上螢幕,光影氛圍的營造還有那些影像的色調,搭配配樂還有演員的演繹,用二次創作的方式把經典文學推廣給更多人。

  然而,回到現實面,孽子活動場景大多在家裡、書店、新公園(二二八紀念公園);一把青可就不那麼簡單,在讀文字時,那些英勇的空軍在天上呼嘯而過,逆風而行,都在腦海裡一次演完,瀟灑地現身,一旦搬上螢幕,總不能每次都只穿個空軍衣服回家用對話老生常談曾經飛得多高多遠吧?成功的影視作品可是要以影像說故事,這就考慮到成本和工作難度了,還有「一把青」上下篇從南京到台灣,這麼長時間戰亂變動的歷史,道具妝容布景要多細緻地來掌握這個時代感呢?非常考驗。再說,白先勇老師這篇一萬字的小說,充其量能編個電影上下集,要變成一部電視劇?感覺內心描述較多的主角也只有師娘、朱青兩人,總不能整齣戲只有她們倆的對話吧?對於影像化我腦中有滿滿的期待,可以有大大的質疑。

  所以,下一篇分享受邀參加一把青導讀會感想,一解我心中的疑問。^^

arrow
arrow

    卡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