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迷思
   每次注意到資訊都是因緣際會,這次也不例外。圖傳去迎新,雪惠表姊返鄉遇見剪接師協會的親戚,才知道有這麼一個協會,辦這一類的演講。

  地點在華視訓練中心,位於華視旁邊一點點,離家不遠,於是我就共襄盛舉了。

  場地並非我想像的大影視廳,只是個小教室,後來我跟表姊推導出:因為演講資訊沒有傳出去,所以來聽的人大多是這邊的學員吧!

  這倒也好,以後也許還有機會聽到不錯的演講呢!而且這些來聽演講的人,據說有不少是電視攝影師(很多人手上都拿著DV抑或背了個大攝影包),說不定也有機會取經。

  前言已過,不如進入正題!這場演講歷時四個小時,不過可能是有興趣吧!並不覺得冗長。

  前半段秦老師介紹了攝影的數位化發展和數位攝影器材概述;而後半段則是攝影之技術和美學以及影像後至調光作業。

一、攝影的數位化發展
二、數位攝影器材概述

  針對這兩個部分,我想我就不整理詳情(機型之類的)了,因為有點牽涉到視訊工程類的東西(有點像超哥上課)打起來也繁雜,雖說確實讓我對這些格式技術又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像是原來現在Full HD的品質(1920*1080≒2K),原來還離底片可達到的8K還有一大段距離,看到老師投影片上日本在用圖例表示各種解析度,你就會發現那個圖框大小的差異(顯得720*480那麼卑微小小的一塊,能看嗎、能看嗎大家都還在看orz……)

  這也同時發現了日本對於顯示器的發展,老師說他在2003年就在到日本參觀時被震懾到了,當時就已經在推HD的環境了。(公視今年才開撥、而且只有only one的頻道orz……)

  不過看那些酷炫攝影機的照片,抑或是檢視自己看的影視到底是不是高清(註一)其實都不是要點。重點是隨著器材的發展、數位化到底對影視圈產生了什麼影響。

  從film到DV/BETACAM/DVCAM:以燈光師為例,光應該要怎麼打?

  對於底片質感的精細色彩的多層次、轉變到DV/BETACAM/DVCAM這樣的電子媒材,需要打到這麼仔細嗎?
    (看不出來即是浪費資源阿,現在人這麼貴)

  又高清時代來臨,燈光師沒有update自己的資訊,一味地照著土法煉鋼的老經驗走,那是不是又變成光隨便打就好了?反正DV也看不出來?

  當然也有提到電視的燈光師時常發生的狀況:「外景?那我明天不跟囉……」

  其實這狀況也會發生在小型獨立製片啦,XDD(苦笑)

註一:高清(大陸地區)=高畫質(台灣)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卡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